知音杂志 2022年3月·月末版

2022-03-07 16:49 知音官网发布

水稻专家绝唱青春: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文/大平

 
       十几年来,他一直扎根在广袤的乡村,挽着裤腿戴着草帽,终日穿梭在田间地头,接受烈日炙烤与风雨洗礼。尽管皮肤被晒得黝黑,脸上却写满自信,清澈的眼睛里始终闪烁着快乐与睿智的光芒。他叫袁经天,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青年水稻专家,在杂交水稻新品种培育、热带粳稻开发与加工领域,成果丰硕。
       然而天妒英才,2021年12月18日,年仅40岁的袁经天因罹患脑垂体瘤与世长辞。亲人们强忍悲痛捐献出他的器官,挽救了3名生命垂危的病人,将他毫无保留地归还于这片热土……
“三亚好人”:这个青年科学家很勇敢
       2014年2月20日,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袁经天下班回家,妻子刘博一看他的模样,不禁高声惊呼:“大哥,你身上怎么全是泥?这是跳河了吗?”袁经天瞅了瞅身上的污泥,轻描淡写地说:“刚才在河里救了一个人。”
       原来,几个小时前,袁经天正在科研水稻试验田里忙着水稻育种时,附近发生车祸,一辆重型卡车掉入河中。听到动静的袁经天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冲到现场,看到货车倒扣在河水里,被卡在车里的司机即将溺水,袁经天和同事们奋不顾身地跳到河里,拼命救出了司机。之后,120急救车和医护人员赶来,袁经天这才悄然离开。
       见丈夫为救别人命都不顾,刘博后怕不已,她激动地冲他嚷嚷:“河里全是淤泥,你要是越陷越深怎么办?你怎么不怕死啊?”见妻子眼泛泪花,袁经天一把将她搂进怀里抚慰道:“谁不怕死啊?这不正好碰到了,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听丈夫如此说,刘博竟一时语塞……
       出生于1981年的袁经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海南省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水稻高产栽培、热带粳稻开发与加工等研究。
       袁经天在工作上十分投入,他常常在农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很快,袁经天就晒得黑不溜秋的,俨然一个地道的农民。不知不觉中,袁经天“当农民”已有两年时间。2009年春,三亚市相关部门组织大型相亲活动。正是在这个相亲活动上,袁经天认识了刘博。这个比他小6岁的姑娘,老家在辽宁省沈阳市郊区,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三亚港务局,负责单位游艇的市场推广、人员培训等工作。
       “男一号”袁经天对活泼开朗的刘博一见钟情,刘博也喜欢上了眼前这位沉稳睿智的男生。两人互加了对方的QQ,此后便开始了交往。
       刘博知道袁经天是科学家,去他工作地参观之前,她曾无数次脑补过他工作的情景: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或在整洁有序的实验室中,她的白马王子袁经天正聚精会神地做实验,或伏案疾书。
       然而,当刘博第一次看到工作中的袁经天时,差点惊掉了下巴——戴着一顶草帽的袁经天,正弯腰弓背地站在田里插秧,挽得高高的裤腿上沾满泥水。当他直起身子并看到刘博后,立即冲她笑了起来,脸上写满了灿烂。
       刘博却哭笑不得地说:“我发奋读书走出农村,现在千里迢迢找的男友居然是个干农活的!”袁经天哈哈大笑,继而一本正经地说:“要是大家都不愿当农民,那粮食谁种?没人种地,我们吃啥?”
       说笑归说笑,袁经天忙完田里的活儿之后,洗了洗手脚,而后带着刘博参观他的“科研基地”。他告诉刘博,科研院每选定、培育一个水稻品种,大概需要8到10年左右的时间。其间,他们每年有10个月在水稻科研一线进行工作,每天面朝水田背朝天。最辛苦的要数水稻杂交制种子的时候,由于水稻是上午10点至12点进行开花,袁经天和同事们必须争分夺秒,要赶在10点之前把水稻花的雄蕊去掉,再在12点之前完成授粉的工作。
       刘博一边听一边点头,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
       袁经天工作繁忙,能陪刘博的时间不多,自觉有愧的他,便在其他方面尽量迁就她。每一次两人闹别扭,光听刘博在嚷嚷,袁经天基本上一声不吭。有一次吵完架,刘博仍不解气:“哎!大哥,我刚才是跟空气吵架吗?”他突然间发“梗”:“你知道就行。”没等她反应过来,他又补上一句:“啊,我记着你比我小好几岁。”
       这对恋人的感情在小吵小闹中突飞猛进。刘博工作之余,也会陪着他下农田干活,或陪他做实验。有一次,袁经天和刘博观看了一部关于袁隆平院士的纪录片,里面有多年前院士和他爱人一起做实验的情景。刘博就跟袁经天开玩笑说:“大哥,我也经常陪你搞研发,要不我们俩补一些照片,等你出了名,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他瞪了她一眼,说:“咱能跟袁院士比吗?”
       2011年国庆节,两人准备结婚。当时,他们俩才上班几年,手里也没什么积蓄,便选择裸婚,就连婚戒也只是买了个小小的素圈。随后,刘博刷信用卡买了冰箱和电视机,就和袁经天在三亚租房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安家那天,袁经天满怀歉意地对刘博说:“媳妇儿,对不起,咱们的婚礼过于简单了。”刘博不以为然:“没关系,毕竟咱以后过日子不靠这个。”袁经天动容地将妻子拥入怀中……
刘博的妈妈早已去世,远在老家的爸爸很想念女儿,在她结婚后也来到三亚。他不愿给女儿女婿增加负担,坚持单独租房,靠做小吃生意维持生活。
       幸福的婚姻给了袁经天更为强劲的动力。就在他们结婚的那一年,科研院引进了先进的水稻自动化播种设备和机械化插秧机。彼时,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尚未在海南普及,可供参考的机械化种植模式少,袁经天迎难而上,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了适合机械化播种的育苗基质,将秧苗成活率从85%提高到了95%以上,为农户节约了插秧等费用150万元左右,被当地人称为“农民益友”。
       这个“农民益友”,如今又跳河救人。很快,袁经天他们的壮举得到各界的肯定和表彰。2014年和2015年,他们分别荣获三亚市“见义勇为先进集体”“海南省见义勇为先进群体”称号。
争分夺秒:以孱弱之躯唱响青春之歌
       2015年年初,刘博怀孕了。此时,袁经天已成为三亚小有名气的水稻专家,工资也涨了不少,同时工作也更加繁忙。他体贴地建议妻子辞职养胎。结婚4年才怀孕,刘博不敢大意,乖乖辞职回家了。
       妻子怀孕的那段时间,正是袁经天最忙的时候。见他实在抽不出空来,刘博只好每次一个人去做产检。有一次,袁经天总算抽出半天时间陪妻子,可到了医院后,他却连门诊的楼层都找不着,气得刘博大声嚷嚷:“得了,我不用你陪,你该干吗还是干吗去。”袁经天赶紧哄妻子,一直到她气消为止。
       2015年9月,袁经天和刘博的女儿呱呱坠地。因工作忙,袁经天不能照顾妻子坐月子,只能将远在广西的母亲请来三亚,照顾刘博和才出生的孩子。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不习惯三亚生活的母亲回了广西。刘博又开启了全职妈妈的生活,天天忙得身心俱疲,慢慢出现了抑郁的症状,整天郁郁寡欢。
       袁经天急了,只要在家,他就主动带女儿,分担家务,还想办法逗妻子开心。那时,雷军演唱的神曲《Are You OK》很火爆。袁经天每天下班回家,就把女儿的智能机器人打开播放这首歌,抱着女儿边跳边唱。看着他们俩在闹,刘博笑得直不起腰来。
       为了让妻子早日康复,袁经天还趁着假期带母女俩到桂林旅游。桂林之游后,刘博的心情好了,睡觉也香了,渐渐地适应了全职带娃的生活。
       “治”好了妻子的产后抑郁症,袁经天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夜以继日地做实验,搞研发。
       当时,来海南的游客越来越多,袁经天因地制宜,开发优质高效粮食产品,并建议将高档大米作为特色旅游商品出售,因此惠及当地广大农民。
       眼看很多人都因此受益而富裕起来,刘博不禁有些心动。那天,她试着问袁经天:“大哥,咱做点别的吧。以你的智慧和技术,种点火龙果或玉米,经济效益不一样,咱们的生活也肯定两样。”袁经天说道:“水稻是国家的基础事业,当初我就是看没有多少人愿意研究它,我才选择这行的。”
       袁经天自始至终都将科研事业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他的心里装满了水稻,却唯独没有装他自己。那时候,南繁除了原有的实验田和基地,又增加了新项目三亚国家水稻公园。该项目以传统稻作文化中的农耕场景结合现代新农业技术,打造水稻文化旅游基地,是国家农业战略标杆项目样板区,袁经天承担了其中的不少工作,他也变得更忙了。
       女儿想念爸爸的时候,刘博就会带着她去水稻公园。在那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土地上,袁经天挽着裤腿在田地干活儿,而刘博则陪女儿在田边做游戏、放风筝。到了中午,袁经天就从田里上来,而后骑着三轮车,带上妻子和女儿去吃饭。日暮西山之后,一家三口披着晚霞从水稻公园回家,一路上洒满了欢声笑语。
       2018年4月12日,袁经天和他的同事们迎来了高光时刻。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总书记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当天回家,袁经天一进门就跟妻子聊起当天激动人心的情景。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知道基地取得的累累硕果中,也有袁经天的一份功劳,刘博这才真正地理解了丈夫。原来,他的工作如此伟大!
       2019年年初,刘博又怀孕了。此时的袁经天已担任管理中心的副主任,不但上班要做科研,晚上还常常要写资料到半夜,根本无法照顾妻子和才3岁多的女儿。他轻抚着妻子的头发表达歉意,而刘博则反过来安慰他:“没事,大哥,只要咱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苦点累点我都能克服。”
       天意弄人,当袁经天的水稻科研事业一路高歌猛进时,病魔却不期而至。
       2020年7月的一天,袁经天下田干活时,发现自己双眼的视野不一样。起初,他认为是自己太累引起的,没有在意。可没过几天,袁经天的视野越来越窄,还出现了手脚麻木的症状。刘博见丈夫的身体异常,追问之下他才透露实情。她二话没说,赶紧拉着他上了医院。当天,医院的诊断结果就出来了,袁经天患上了脑垂体瘤,需要尽快做手术!
       确诊的当天晚上,待两个孩子睡下后,袁经天对妻子说:“如果……我是说如果……”刘博马上打断他的话:“我不听!当务之急是给你治病。我听说广州中山医院的水平不错,咱们去那儿看看。”
       当时,袁经天的儿子才几个月大,还没有断奶,女儿也需要人照顾,刘博无法陪同他前往广州。陪同袁经天前往广州就医的是他的父亲。
       手术之前,给袁经天主刀的知名教授特地打电话给刘博,和她详细沟通手术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医生说,一般情况下,这种病要通过鼻孔到脑腔做微创手术,时间大概要五六个小时。
       身在三亚的刘博,心急如焚地等待着手术结果,时不时发一个信息或者打一个电话给公公,询问手术进展情况。5个小时过去了,刘博又一次打电话给公公,被告知手术还在进行中。放下电话后,她一遍遍祈祷经天没事,她和孩子们都等他平安回三亚。在极度煎熬中,时间过去了8个小时。袁经天终于被推出了手术室。得知手术已经结束的刘博马上致电医生。医生告诉她,袁经天的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多花了两个小时。好在手术很成功,刘博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之后,袁经天继续住院一周。刘博天天跟公公视频了解情况。术后第4天,袁经天能哼哼了,他第一时间通过视频给妻子报平安。看到他精神还不错,刘博忍不住哭着笑,笑着哭……
捐献器官:将自己归还于这片热土
       出院后,袁经天回到了三亚。根据医嘱,他每个月仍需定期接受药物治疗,最好在家好好休养。可袁经天参与的几个科研项目正如火如荼,作为团队的骨干,他怎么能够缺席?那稻浪滚滚的农田里,有他的追求与梦想,他如何忍心撤离?
       于是,术后休息不到一个月时间,袁经天就不顾妻子的劝说,坚决回到了单位。刘博理解丈夫的选择,她含泪看着丈夫每天早出晚归,自己则默默地当好贤内助。
       在袁经天和团队伙伴们的努力下,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捷报频传:基地组织的“国际水稻论坛”为海南省杂交水稻新品种更新换代和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助推水稻科研成果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基地联合国家及其他省份的研究所,引进了高品质的“玉针香”“隆优619”等品种进行种植示范,开发了红米、黑糯米、低糖米、留胚米等系列特色功能米,为海南大米多样化的研究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忘我工作时,袁经天也格外重视和亲人相聚的点滴时光。每天下班到家的那一刻,就是一家人的亲子活动时间。这个时候,袁经天已不是那个挽着裤腿在农田干活的“农民”,也不是那个全神贯注在办公室做实验的科学家,而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男人,一个爱子如命的奶爸,一个宠妻有加的丈夫。他和孩子们一起疯狂地玩耍,牵着蹒跚学步的儿子,和女儿一起唱《Are You OK》:“Are you OK?Hello!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
       看着孩子们笑得在客厅的地板上打滚,妻子也乐得双眼泛出了泪花,袁经天的成就感爆棚。
       当时,根据三亚市的人才引进政策,袁经天单位可能会以每平方米9000多元的价格分给他们一套安居房,这与三亚均价3万多的房价相比,实在是太香了,袁经天和妻子满心欢喜,畅想着一家人的美好未来。可2021年12月初,袁经天的病复发了,他吃什么吐什么,精神状态也不好。
       关键时刻,刘博毫不犹豫地将准备买房的钱留给袁经天救命。袁经天自责地望着她,欲言又止,刘博赶紧说:“大哥,你什么也不要说,安心治病就成。只要人在,在哪儿都是家。”
       再次治疗刻不容缓。刘博将孩子们托付给父亲照顾,然后马不停蹄地陪袁经天飞到广州,赶到了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经过诊断,医生告诉刘博,袁经天这次复发的病情来势汹汹,肿瘤面积过大,且已压迫了中枢神经,治愈的希望几乎为零。
       听到医生的话,刘博的心如坠深渊。丈夫才40岁啊,就算倾家荡产赴汤蹈火,她也得救!
        聪明的袁经天从妻子掩饰不住的悲戚中,很快察觉到了什么。他反过来劝慰她不要太伤心,同时再次提及上次未能说出口的“遗嘱”:“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万一没能熬过去,请你将我的肝脏、肾脏等器官捐献给社会。这是我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的力所能及的最后一件事了,你务必帮我完成!”
        “不,我不!你要给我好好活下去!”刘博泪雨滂沱,心如刀绞,起初说什么也不答应。但经不住袁经天的再三恳求,最终含泪同意。她知道,丈夫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水稻事业,只有把自己全部归还给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才会心安。
        交代完后事后,袁经天以平静的态度再次接受了手术。之后,他便陷入了昏迷,住进了ICU。
       2021年12月18日,虽全力救治,袁经天仍然未能醒来,被医生判定为临床脑死亡。刘博难以接受如此残酷的事实,死死地抱着丈夫哀号。可是,她的男一号,却没能再叫她一声“媳妇儿”……
       因袁经天生前已委托妻子表达器官捐献意愿,他被宣告脑死亡后,器官捐献的相关组织便联系上了刘博。刘博含泪将情况告诉了公公与其他亲友。大家虽万分悲痛,但若袁经天能够以这种方式继续延续生命,也未尝不可,最终都支持了他的遗愿。
       通过中国器官捐献与分配系统匹配,袁经天的双肾留在了广州,肝脏送往上海,让3名生命垂危的病人得以重生。
       2022年春节前的一天,6岁的女儿问刘博:“妈妈,爸爸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呀?”刘博哽咽着说:“爸爸在天堂,他说他会一直爱着你和弟弟。”女儿又天真地问:“妈妈,那我们是不是以后也会在天堂遇到爸爸呀?”“肯定的!”刘博认真地回答,她深信孩子们长大后会理解这些谎言的善意,会以他们的爸爸为骄傲。如果天堂有电话,刘博也想告诉袁经天,他离开后,全国人民都感动于他的奉献,南繁的领导对她和孩子们都很关心,还表示是要帮她安排工作。同时,有关单位正积极帮袁经天申报“中国好人”。
       春天已悄然来临,生机勃勃的水稻试验田里,将再次掀起滚滚稻浪,那是这片热土对赤子袁经天最深情的想念……

编辑/戴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