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杂志 2021年6月上半月版

2021-07-15 10:59 知音官网发布



“白头书记”大山深处播星种月:石头破茧花开如莲
刘丽严
       一条新修的长12.8公里蜿蜒如苍龙的公路,在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的山间盘旋。
       这条路是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4年来带领村民们一尺一尺掘出来的。曾经,这里大雪封山,天梯石栈,紧紧锁住白石人走出大山的脚步。大山就像一把枷锁,把白石村人深深锁在贫困中。
       如今,随着白石路的贯通,杨懿带领着乡亲们让大山的石头开出了致富的花朵。2021年,杨懿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4年来,面对扶贫攻坚中的重重险阻,杨懿到底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 情义两难:难舍娇妻含泪的背影 ◇
       2017年12月22日,天已黑透,夜色笼罩下的村子灯火昏黄。这是地处武陵山区深山沟里的后坪乡白石村,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的深度贫困村。白石村山高、坡陡、沟深。杨懿一路颠簸了近6个小时,才终于到了借住的农户家。
       当晚,杨懿跟村干部们打着手电筒来到农家院坝,宽阔的坝子上已围坐了四十多人。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杨懿身上。第一天上任的杨懿明白,为了今后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他今晚必须通过村民们对他的“面试”。想到离家时妻子那赌气的背影,杨懿不由一阵苦笑。
       1980年出生的杨懿,是重庆市武隆区人,毕业于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妻子冉轶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妹子,比杨懿小1岁。
       大二那年暑假,杨懿回重庆途中,因为道路塌方,导致火车停开。杨懿和很多回重庆的旅客不得不重新换票。在售票大厅,杨懿遇到了一起换票的冉轶。由于排队的人多,空气闷热,柔弱的冉轶脸色苍白,人几乎要晕倒了。杨懿赶忙上去询问,才得知她也是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你赶紧去通风处休息,我帮你换票。”他热心地说。他满头大汗地挤在人群中,直到夜里才改签到。杨懿的帮助让冉轶很感激。她对温文尔雅、真诚善良的杨懿另眼相看。时间一长,杨懿悄然住进了冉轶的心里。在杨懿眼中,冉轶虽然是条件优越的重庆市区妹子,却性格温柔、漂亮乖巧。两人很快恋爱了。
       由于他们都是80后独生子女,2003年大学毕业后,杨懿放弃了留京的机会,冉轶也放弃了北大读研,双双回到重庆。第一次见冉轶的父母,杨懿心里慌慌的,他觉得自己来自小县城,而冉轶家境好。他怕自己配不上冉轶,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第一次见面,冉轶的妈妈对他很热情,拉着杨懿的手问长问短。
       2005年1月,冉轶父母放心地把视若珍宝的女儿交给了杨懿。结婚那天,杨懿发誓一定不辜负岳母的信任。婚后,杨懿做到了。
       2008年,冉轶怀孕后,杨懿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她。冉轶孕期腿脚浮肿,杨懿总是体贴地给她按摩。在怀孕中,冉轶想吃什么,他就给妻子买什么。女儿小满出生后,杨懿不想让妻子劳累,每晚都是他哄女儿睡觉,成了女儿的“故事机”。
       就这样,直到30多岁,冉轶还是杨懿宠爱的“娇娇女”:不会做饭,不擅长打理家务,就连女儿都说:“离开爸爸和外婆,妈妈什么也不会做。”
       杨懿不光在家里是一把好手,在工作中也勤奋努力。由于工作出色,杨懿30多岁就走上了正处级领导岗位。2017年,国家扶贫攻坚任务下来,组织上考虑杨懿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过硬,决定派他去武隆区后坪乡扶贫。
       杨懿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项重任。可是,当他高高兴兴回家宣布这个决定时,没想到,冉轶一下子脸色就变了。杨懿赶紧追问她是不是不高兴,冉轶却不理他。杨懿赔笑解释说:“我是从武隆走出来的,我就想去试试,想做一些有价值的事。”
       可冉轶早已习惯了丈夫的宠爱,现在他突然要去大山里扶贫,而且一去就是几年。那这个家怎么办?冉轶心里更多的是心慌和焦虑,她不知道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去应对。第二天,杨懿把这件事告诉了双方父母,岳母发话了:“你去吧,这个家还有我。”有岳母撑腰,杨懿顿时有了底气。
       杨懿临走时,冉轶眼睛红红的,把换洗衣服放在他的行李箱里,直接丢给他一个背影。杨懿纵然心中万般不舍,但他知道扶贫攻坚任务重,不能等,妻子的工作以后慢慢做。
播星种月:
◇ “白头书记”大山深处修路筑梦 ◇
       白石村的冬夜寒气刺骨。大家围在一起,耸着肩,呵着气,杨懿的脚冻得好似没了知觉。“杨书记,我们啥子项目都没得,又没钱,怎么脱贫?”
       “要是大家伙什么都有,我就得打道回府了。现在正是我们的大好时机,党委政府修的两条大公路就是最大的项目……”杨懿朗声说。可村民们望着他,却没什么反应。见他们半信半疑,杨懿举了武隆仙女山开发的例子,他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安抚好村民们的担忧与怀疑,已是夜深人静。
       白石村穷,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交通、饮水等基础条件太差。数十年来,白石村通往外界的道路千沟万壑。那条崎岖不平的泥土路,一到下雨天就会泥泞难走。没有车愿意进来,村民们种的蔬菜只能一趟一趟背到镇上去换一点小钱。
       杨懿的第一个任务是修路。他明白,几百双眼睛正在看着自己。那段日子,他白天忙着修路,晚上入户走访,实实在在解决困难。那些孤寂的夜晚,只睡三四个小时是常事。饿了就吃泡面,裤腿和鞋子天天两脚泥,杨懿一个月就瘦了四五斤。
       每次打电话,都是女儿小满接的。她悄悄告诉杨懿“妈妈在偷偷哭”。杨懿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对冉轶来说,以前凡事都有“使嘴”的,杨懿一走,她顿时觉得家里空了。
       2018年4月的一个凌晨,冉轶在睡梦中接到杨懿打来的电话,他说:“我刚出车祸了。人没事。”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冉轶被吓醒了。原来,杨懿和同事第二天要去县里开会。当天风大雨大,他们决定当晚出发。因修公路开挖了泥石,道路颠簸,泥泞不堪。一不小心,车瞬间翻下了10多米高的堡坎。所幸两人都是轻伤。冉轶感到后怕。她听杨懿说过,从白石村出去的路有几十个弯道,有的弯道下面就是万丈深渊。如果那天的弯道侧翻下去不是堡坎,而是悬崖,后果不堪设想。冉轶想到之前对丈夫的埋怨,心头一阵自责,只剩下满满的牵挂。
        几个月后,杨懿回到家。推开门,冉轶惊呆了。丈夫风尘仆仆,运动鞋上全是灰扑扑的泥沙,身上有一股石灰泥沙的味道。她想到不久前的那场车祸,顾不得杨懿身上的尘土,一头扑进了丈夫的怀里……
       晚餐后,杨懿看到妻子做菜切伤的手指,满是愧疚。他知道因为他不在家,她开始学做饭,还承担起了家里许多事。“痛吗?”杨懿拉着冉轶的手问。冉轶噘着嘴说:“痛,我就像单亲妈妈一样了!”杨懿心生内疚,心想以后工作顺利了,一定好好补偿妻子。
       晚上,杨懿给妻子和女儿讲白石村的事,讲修路的艰难,还故意讲迁坟的惊险。母女俩吓得缩到他怀里,乐得杨懿哈哈大笑。后来,杨懿每次回家,总爱给她们讲村里的事,总说“我们乡”“我们村”。他对冉轶说,“我们村”的南瓜丰收了;我去给“我们村”的群众上了法治课;我要去给“我们村”的特困户送米油……慢慢地,冉轶也和杨懿一道融入了那个遥远的乡村。
       然而,就在杨懿的工作步入正轨之时,2018年10月的一天,杨懿接到妻子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冉轶的哭声:“妈妈病了,被查出了白血病。我该怎么办?”杨懿浑身一惊。早在2015年,岳父就查出了胃癌,手术后一直靠吃药维持,身体不好,长期需要人照顾。如今,岳母又患了绝症。这个家,妻子一个人怎么扛?
       杨懿安排好工作,立刻赶回家。他看到岳母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那么虚弱,妻子满眼都是无助和眼泪。杨懿让冉轶先回家,他在医院陪着岳母,并轻声叮嘱妻子说:“明早你来换班,我还要赶回村里。”冉轶低着头,咬着嘴唇,哭着对杨懿说:“妈已经病重,你不能在家多留几天吗?”
       那个时间恰恰是扶贫攻坚的关键期,村民们都眼巴巴地望着他。杨懿只能安慰妻子:“快了快了,我忙完就回来……”冉轶藏在心里的积怨一下子爆发了,哭着吼:“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忙完?我还能指望你什么?”杨懿呆立在走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一早,杨懿依然回白石村了。
       岳母住院化疗30天。那些日子,冉轶从江北到西南医院要开车1个多小时给妈妈送饭。父亲身体不好,冉轶既要照顾住院的妈妈,又要照顾上学的女儿和患病的父亲。她仿佛“焊”在了医院,白天送饭,夜里陪护,深夜一两点,岳母还要打针换药。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冉轶的脸上总有明显的黑眼圈。母亲生病住院,冉轶也好似大病一场。远在白石村的杨懿内心不能平静。他比谁都清楚,对冉轶来说,生活突如其来的巨变是何等的考验。
       不久,杨懿在重庆为村里的南瓜和蔬菜找到了销路。那天,杨懿爬上拉蔬菜的货车赶回了家。他知道,他是冉轶心里的主心骨,可自从他走后,岳母就成了妻子心里的主心骨。现在岳母倒下了,只剩妻子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切。杨懿不忍心再让冉轶受累,也想为岳母尽孝。
       那天,杨懿为岳母炖了一锅汤拎着去了医院。当冉轶赶到住院部楼下时,她看到杨懿推着母亲在医院楼下散步。两人说说笑笑,犹如亲生母子。冉轶愣住了,才短短几个月,眼前的杨懿竟然头发白了好多,衣服上满是星星点点的黄泥浆。她眼睛一酸,泪就滚出来了。在病房里,冉妈妈安慰女儿说:“你别怪杨懿,他做事就是太认真。”站在门外,杨懿听到这句话,心里像针扎一样疼。这些年来,岳母一直待他像亲儿子,心疼他理解他。可是,自己却没尽到孝。那晚,杨懿守着岳母,两人说了很久的话。
       经过努力,杨懿和乡亲们修建社通硬化路7条共计12.8公里,实现社通硬化路100%;修建院坝公路41条7100米,实现户通硬化路100%。白石村民“一小时到县城,下雨天不湿脚”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而杨懿也从刚去村里被当成客人、外人,到被当成村里人、自己人;从被防备、被隐瞒,到被信任、被依赖,如今村民们已把他当成了一种支撑。
       因为扶贫工作太忙,杨懿很少再有时间陪护岳母,甚至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2019年8月,杨懿接到噩耗,岳母离开了人世。电话中,冉轶哭着说:“妈妈走了,你总该回来……”杨懿匆匆赶回家,跪在岳母的灵位前泪如雨下。送走岳母,杨懿想到原本柔弱的爱人、一直需要他照顾的“娇娇女”却独自承担起了所有的责难。他心疼地紧紧抱住了冉轶……
◇ 携手奋进:石头已破茧花开如莲 ◇
       2019年国庆。秋季的白石村,天高云淡,炊烟袅袅,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为缓解妻子丧母之痛,杨懿带着冉轶和女儿去了白石村。
       白石村的村民们听说杨书记的家人来了,他们热情又好奇,有的甚至早早地走了十几里山路专门来看她们。一路上,村民们都热情地打招呼。
       杨懿带她们去了自己的住处。只见十平方米狭小的屋子摆着木板床,垫着一床薄薄的垫子。空气中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鼻而来。墙上、地上堆着各种捆扎在一起的一册册扶贫资料。冉轶想不出,丈夫究竟是以一份怎样的坚持在这里度过了近两年多的时间。回过头去,看到杨懿站在那里呵呵地傻笑。刚驻村时,杨懿的头发又黑又密,皮肤白皙,如今看到丈夫黝黑憔悴,头发白了一大片,冉轶心里五味杂陈。
       打开门,院坝里早已等在那里的婆婆和大嫂们围了过来。有个婆婆激动地牵着冉轶的衣角,夸母女俩“好看”;大婶们都七嘴八舌地说“杨书记好”。一位大嫂拿了一包糖塞到冉轶的手里说:“妹子,你尝一口,好吃得很。”冉轶看到大家微笑着看着她。在热切的眼神下,冉轶拿出一颗糖,剥开,白色的糖快要化掉了。她明白,这一定是大嫂珍藏的东西。那一刻,冉轶的眼睛一热,忍了好久的泪一下子滚了出来。她赶紧把糖塞进口中,笑着说:“甜——”
       白石村的夜,满天星斗,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这里空气清新,乡民淳朴,晚上还能看见星星……”杨懿站在旁边,对白石村的好如数家珍。冉轶却在想白天村民们说的话:“杨书记的白头发都是为白石村操心生出来的。”她伸手抚过丈夫的白发,看到杨懿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
       从白石村回来后,冉轶理解了丈夫的不易,不再跟杨懿“诉苦”,每次打电话,反而叮嘱杨懿不要担心家里,要注意身体,累了不要硬撑着。她还说:“自己不能成为拖后腿的那个人。”小满刚好小升初,冉轶每天带着女儿去上课。为了给女儿补身体,冉轶的厨艺也进步神速。家里水管坏了,她找人修好;父亲要吃的药,她及时买回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冉轶和杨懿的父母都逐渐理解了杨懿的“事业”。连小满在作文中都写道:“虽然爸爸不回我们小家,但他是在为扶贫的大家。”小满不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中学,还成了冉轶贴心的“小棉袄”。
        2020年临近春节,新冠疫情突如其来。3月的一天,冉轶感冒发烧。她并没有告诉杨懿,是小满给爸爸打去电话说妈妈生病了。但冉轶知道疫情期间杨懿不能随便离开村里,那时不但要设卡,还要走访调查。她并不想让杨懿担心,在电话里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有点咳嗽,可能感冒了。”凌晨2点,冉轶实在撑不住了,昏昏沉沉打车去了医院。后来在重庆市定点医院做核酸检测,在经过查血和拍片之后,医生确诊她只是病毒性感冒。事后得知这一切,杨懿心里很难受。曾经,但凡有点头疼脑热,冉轶都会撒娇让自己陪着去医院。如今,冉轶半夜独自去输液,居然也不告诉他。妻子的坚强反而让杨懿心生内疚,他跟冉轶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冉轶却笑着说:“难道你要我一辈子都做那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听到这句话,杨懿心里暖暖的。
       对杨懿而言,因为有妻女一直在那里,自己才能够毫无挂念地扎根白石村,才能在前方肆无忌惮地一路奔跑。“努力在无望的大山里开出希望的石头”,这是杨懿的微信签名,也是他作为白石村民的心愿。杨懿带着大家修路创业,一起抓生产,调解纠纷,他真正成了一名白石人。他们终于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白石村的贫困户69户270人全部脱贫,实现社通硬化路100%;99.7%的贫困户们喝上自来水,房子新了,环境美了。全村实现产值500万元,集体经济增收近30万元;农产品累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实现产业盈利从“0”到“1000000”的跨越。
       杨懿建立的“让一让”调解室先后调解120余起纠纷。2020年12月,白石村被司法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年前,杨懿刚来到白石村,就被满面焦虑和愁容的村民包围。4年后,迎接他的是乡亲们的笑容与祝福。4年攻坚,白石村也从“干部不愿来,群众都离乡”的市级深度贫困村变为向乡村振兴衔接发展的示范村。
       2021年2月25日下午6点,一架飞机平稳降落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重庆代表团回来了。杨懿挂着奖牌、戴着红花从北京载誉归来。冉轶早已做出了一桌子丰盛的晚餐慰劳他。温暖的灯光下,小满坐在沙发上缠着爸爸讲北京领奖的事,欢愉的眼神迎接爸爸的回归。
       看着妻儿的笑脸,杨懿不禁想起了200多公里以外的白石村,想起了那些村民偷偷将自家的老荫茶放到他的宿舍;悄悄把腊肉带来,要他拿回家给妻儿尝尝;当他们得知杨懿岳母病逝后,自发从很远的村子赶来村委会送行……这四年,对杨懿来说,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一切,就像他写的那首诗:“总有一天/有个人对我说/当年因为你的努力/让我有了幸福的生活/总有一天/我会轻轻说/和大家奋斗拼搏的日子/是我最美的经过。”

编辑/李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