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报 总第800期

2022-11-01 11:21 知音官网发布

彪炳千秋:领袖毛泽东在开国之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之际,人们决不会忘记开国的1949年,更不会忘记开国领袖毛泽东。可以说,在1949年,为新中国的成立日夜操劳而又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就是毛泽东。
 
指挥战略决战取得人间奇迹,大大加快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54万多人。
       决战开始时,国民党军队在数量和装备上均占优势。南京政府仍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三分之二的人口。毛泽东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当机立断,发动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战略大决战,并正确地选择了决战方向——先打东北。因为在全国5大战场中,东北战场的形势对人民解放军最为有利。当时,东北野战军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国民党军队虽仍有55万人,但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的地区内。
       毛泽东决定先打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由于执行了毛泽东的这个战略部署,整个战役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歼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47.2万人,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
       辽沈战役一结束,毛泽东采纳了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的建议,决定发起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55.5万多人,这是战略大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
       就在淮海战役激战期间,处于华北的国民党军队虽已惶惶不可终日,但仍认为,在辽沈战役这样的大仗刚结束后,东北野战军不可能立即入关。因此,傅作义部徘徊于北平、张家口、天津之间,对是坚守平津还是西撤或南逃犹豫不决,一直未下最后决心。
       针对华北国民党军队的上述动向,毛泽东决定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为达此目的,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立即秘密入关,出其不意地将敌分割包围,断其逃路。最后,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完全陷入绝境,不得不放下武器,接受北平和平解放。
 
粉碎国民党统治集团“划江而治”的图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在三大战役进行期间和结束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策划了一场“和平攻势”,企图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保住国民党统治的“半壁江山”。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要求同中共和谈的《新年文告》,提出要以保存所谓“宪法”、“法统”、“国军”等作为谈判的前提。国民党掀起的这场“和平”活动,使国内一部分人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阅读完整内容,请购买当期《新周报》)